人物简介:张怡,教授、博士生导师,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闽台特色海洋食品加工及营养健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十八届运盛青年科技奖、第十一届福建青年科技奖、第六届紫金科技创新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及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功能性碳水化合物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在特色农产品加工和海洋食品开发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创建了鱼糜制品、福建特色柑橘类水果加工和综合利用的理论及技术体系,破解了制约特色农(海)产品加工的技术难题,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区域经济发展。发表学术论文143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2件。曾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2项排名第1)及二等奖4项(1项排名第1)。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张怡1997年从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毕业后,到我校食品科学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并继续攻读硕博士学位。食品科学学院前身是原福建农学院园艺系食品加工专业,许多老师从事果蔬研究,这也是张怡选择的基础研究方向;2004年,得益于福建省得天独厚的近海环境,通过承接授业恩师郑宝东教授的课题,张怡在海洋食品开发研究方向上迈出了第一步,用她的话说:“要追逐的热门话题总是很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选择并坚持下去很难……”在克服了研究方向的选择难题后,在二十余载的科研实践过程中,她以及她所带领的团队在福建特色农(海)产品加工领域都取得了突破,她主持和参与的多项成果在相关行业的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参与功能食品研发
福建省是海洋经济大省,近年来,冷冻鱼糜产业发展迅速,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全省的经济增长。鱼糜加工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关键点是提高鱼糜制品的凝胶强度,早期鱼糜制品加工通过添加复合磷酸盐来保持鱼肉的凝胶强度和保水力,一些低值鱼的鱼肉松散,传统加工工艺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张怡带领的科研团队致力于减少复合磷酸盐的使用,在保持原材料营养成分的基础上,利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改造传统工艺,结合真空斩拌技术,突破性地解决了制约低值鱼加工鱼糜制品的技术瓶颈,开发出高品质的鱼糜制品。这一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与企业研发人员深入探讨,到实验室反复做实验论证,查阅文献资料,在张怡及团队的努力和坚持下,企业出品的高端产品鱼极也在市场上得到了肯定,《提高鱼糜制品品质关键及综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这一成果应用于鱼糜加工行业第一家上市企业——海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该项目的实施间接促进该公司上市。在研发合作中,张怡也获得了2013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粗粝能甘,纷华能染,日拱一卒,功不唐捐。2018年,张怡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为福建省属高校唯一入选者。2020年,张怡荣获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为福建省唯一获奖人选。
对张怡而言,科研工作797娱乐-(中国)官方网站是一种习惯和爱好,“兴趣是在不断接触和深入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没有高大上的梦想,我的科研都是源于对所从事工作的坚持,科研成果也都是源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张怡笑着表示,科研工作者最需要的是一颗踏实和坚持的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她常教导科研后辈们在仰望星空同时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踏实做好自己手上的每件事,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出彩,回头一看,可能就是大的成绩。”
革新求变,因材施教
张怡承担《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学》两门本科课程的教学任务并负责指导硕博士研究生。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张怡认识到传统教学的不足,为此,她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和创新,打破传统教育的固定时间、固定课室对学生和老师的局限,将传统教育教学活动与互联网紧密结合,通过在线上教育系统的智能算法,测算学生学习需求、知识短板,张怡的线上线下教学和翻转课堂让学生真正受益,受到学生好评,她也被评为我校“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获2011年我校首届严家显最高奖教金。
指导学生做实验
面对不同的学生,张怡善于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本科生教学中,她更加注重拓展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局限于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还应多阅读学科相关的书籍,了解最新的资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增加思维的宽度,培养自学能力。“我也会将科研的心得和在企业的见识在课堂上分享给他们。”面对研究生,她希望学生在保持宽度的基础上更加深入、越来越“专”,希望学生经过几年的沉淀,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能够比自己更精通。张怡注重学生之间“传帮带”互助的促进模式。由于研究方向相对集中,学生的科研方向相似度较高,在研究生入学后,她即安排高年级师兄师姐进行对接指导,教授新生最基本的实验常识和仪器操作。在开始课题研究后,张怡会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文献,做调研,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再对学生所拟定的研究框架进行打磨和调整。涉及到企业相关的课题,她要求研究生定下课题方向后就到对口企业的研发部和生产部实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张怡认为,为师者不仅要勤勉治学,更要立德树人;在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本领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张怡都经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导学生。张怡坦言,在科研道路上,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就是授业恩师郑宝东教授,在心怀感恩的同时,她也常常教导学生,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勤勤恳恳做事,待人真诚善良,懂得感恩,人生道路才能走得更长久。”“师生之间应该是朋友,年轻人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多,思维也更加活跃,我会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和他们平等探讨。”从初入此门的懵懂探索者到黑暗中为学生提灯的引路人,张怡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里始终坚持学生本位,履行传道受业解惑的师者职责。
产学结合,互促互长
“关在实验室做科研是不行的,要了解行业需要什么。做食品加工研究,连食品产业化生产都不了解,研究从何谈起。”与企业紧密配合,协同创新,是张怡做科研的特色,“食品加工是‘接地气’的行业,科研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只有了解企业需求是什么,行业需求是什么,再去做研究,产出的成果才能在企业具体应用,才能得到行业的认可。”张怡说道。她常年服务于食品加工生产一线,时常与学生一起到食品企业“站生产线”,为企业生产传授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协同开发新品,改进产品加工工艺或配方,提高产品的加工特性。张怡始终真诚对待合作企业,与企业共同成长。
到食品企业“站生产线”
“企业发展的同时我们自身也在进步。”张怡感慨道。校企合作既是高校与企业间产学合作的桥梁与纽带,也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做食品科学研究一定要源自于企业和行业,要经常到企业调研、经常参加同行的学术会议,了解一些先进的资讯,而不是坐在实验室里看前人做了哪些,从中得出自己的研究方向。” 由于常年服务食品加工生产一线,张怡的硕博士生有机会深入参加各项食品科学前沿性课题研究和企业生产及研发一线,他们中的不少人迅速成长为这个学科行业的佼佼者。其中,毕业不到五年的硕士生魏倩婷现已任上市企业海欣食品的技术骨干。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张怡认为,从吃得饱到吃得好,老百姓对食品的要求更加全面,在十四五规划的实施下,食品行业将有更加广阔的前景。未来,张怡将继续勤勤恳恳做好手上每一件事,服务好所对接的企业,解决他们的难题,为老百姓吃得更加营养健康而不懈奋斗。在教研相长、产学研合作的路上,二十余载,张怡始终如一。